本刊编辑部评价:蒙牛为“超级女声”直接投入仅有1000多万元,收获的回报是“蒙牛酸酸乳”近10亿元的销售收入,在短时间内将“蒙牛酸酸乳”打造成领先其他品牌的产品。更重要的是,在这次营销行动中,蒙牛与湖南卫视所结成的整合营销战略联盟,使蒙牛营销在2005年大放异彩,并无愧于“2005中国营销标杆企业”年度创新大奖的荣誉。
回首2005年,在营销方面首屈一指的非蒙牛集团(以下简称蒙牛)莫属。它借成功地“超级女声”在全国的热播而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整合营销战,并大获全胜,成为本年度最成功的一个营销案例和最大亮点。
蒙牛的成功是否运气大了些?快了些?
蒙牛副总裁孙先红并不认为“成功过快”,他告诉记者:“熟悉蒙牛的人都知道,蒙牛的决策层在业内至少有十几年从业经验,成功的背后是多年的市场经验积累和对市场的准确把握、理解。”
蒙牛向“超级女声”投入的冠名费大约是1400万元,累计市场投入也不过数千万元,而其带来的是“蒙牛酸酸乳”产品近10亿元的直接销售收入,以及冠名产品“蒙牛酸酸乳”由此畅销大江南北,很多终端曾一度断货,生产部门经常加足马力生产。
这无疑是一笔超值异常的投资,还不包括“蒙牛酸酸乳”品牌无形资产的增加值。中国市场调查机构ctr提供的数据显示,在其最新评定的四项指标中,即第一提及率、品牌力、品牌渗透率、品牌广告到达率方面,“蒙牛酸酸乳”均领先其他品牌。
蒙牛与“超级女声”这么一场大制作的事件营销大片,靠什么取得成功的呢?孙先红认为主要赢在策划,赢在传播,也赢在执行。
首先是赢在策划。一直以来,蒙牛的营销一直紧贴社会热点,但凡社会关注的事情,蒙牛都关心,而且想方设法参与其中。蒙牛关心社会大事,这样社会就会反过来关心蒙牛,蒙牛与“超级女声”的成功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整合营销案例的成功。蒙牛之所以看中“超级女声”,是蒙牛注意到这个节目在逐步升温。更为重要的,是蒙牛高层观察到“超级女声”的观众群体与“蒙牛酸酸乳”的消费群体有着高度的重合与一致——它们面对的都是年轻女性。
找到了共性的东西,赢得顾客的青睐就很有把握了。
接下来是制定方案,蒙牛的做法是把活动策划与“超级女声”每一阶段的比赛充分结合起来,渗透到比赛的每一个环节,充分调动各种资源进行配合,比如将广告、公关、渠道、媒体、终端等力量汇集到一起,打一场大会战。
其次是赢在传播。就像成为奥运会的top赞助商一样,赞助费只是总体花费的一小部分,至少还要有两到三倍传播费用的支出,这种赞助才会既有雷声,又有雨点。蒙牛为“超级女声”项目共投入数千万元,其中大部分费用用在了“超级女声”和产品的结合传播方面,广告算是很大的一笔支出,包括电视、报纸、广播、网络、路牌、灯箱的广告投放,等等。蒙牛还专门设立了跟踪“超级女声”的网站,同时联合其他网站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报道。2005年4月、5月,蒙牛在两个月的时间内选择了300多个城市完成了史无前例的近600场路演,派发了数百万份dm宣传单,还将路演期间涌现出的优秀选手送到5大唱区参加比赛,利用路演活动将“超级女声”活动从5大唱区扩展到全国各地。在比赛激烈的时候,蒙牛还顺势举办了“超女夏令营”。比赛结束后,蒙牛又趁热打铁举办了“超女训练营”。
最后是赢在执行。即便有好的事件营销的题材,有了一个好的推广计划,但能否成功,关键还在于企业能否执行到位。销售终端要全面覆盖,从大型商场、超市到夫妻店,数百万个销售终端上要出现形象统一的“蒙牛酸酸乳”产品堆头和陈列架等宣传品;“蒙牛酸酸乳”包装上要体现“超级女声”活动;pop海报、公交车、候车亭等广告要覆盖全国。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,但蒙牛最终将其一一执行到位。